“建立符合RCT的中医临床评价体系有助于中医药走向世界”
“对于中医和中药而言,当务之急不是明确疗效的机制,而是发展完善中医的临床评价体系。”
2020年,中医药在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再一次让我们看到了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重要性。位于北京良乡大学城的北京中医药大学是“中医老四校”之一,自1956年建校以来,为我国的中医行业人才培养和中医药研究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近日,仪器信息网走进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研究院,并采访了北京中医药研究院细胞分子生物学平台仪器管理人王铁山。
公共实验平台管理方式多为“通管通用”北京中医药研究院前身是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校级科研平台,设立初衷是举全校之力为经费不足的老师们提供专业科研仪器,最初该平台大部分仪器均是大型高值类设备,甚至很多设备在全校是唯一性的。后来为了让平台发挥更大作用,学校将其“升级”为北京中医药研究院。目前北京中医药研究院主要有两个职能,一是仍作为校级科研服务平台为师生提供科研测试服务,二是作为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新药研发高地研发和创制中药新药。
王铁山负责的细胞分子生物学平台是北京中医药研究院5大科研平台之一,位于良乡校区科研综合楼四层,包括流式细胞室、细胞间等多个特定功能实验室。走进平台,各实验室均整齐有序地排列着用于分子生物学实验和细胞实验的仪器。
谈到仪器设备的统筹管理,王铁山颇具心得。他介绍了大型实验平台主要的几种管理方式,包括专管专用,专管通用,通管通用。专管专用适用于独立课题组实验室,仪器供组内使用,通常是独立团队有特别擅长的领域,从事某一细分领域的研究,使用和管理其擅长领域的相关仪器,更容易发挥出这些专业仪器的价值;专管通用是指仪器由某一课题组专人负责,共多方使用;通管通用,通常由学校或者学校成立公共实验平台,由隶属于公共实验平台的专职管理人员进行测试服务,服务于全校或者全院,通常高值型仪器,包括高值通用和高值专用类设备,大多时候以高值通用为主。高值专用的设备主要是一些重要但相对冷门的仪器和技术,需要整个学校的需求来让其充分运转,避免因长期不用而造成的损坏。对于实验平台的分级管理,王铁山认为将仪器按高值、低值、专用和通用分成四类,将平台分成校级、院级和团队三级。校级平台应以高值通用为主,高值专用为辅,适当购买必须的低值设备。院级平台则应以具有学院特色的专用类设备为主,根据学院需求适当购买通用设备。这两类平台都更适合于专管通用或者通管通用。团队平台则以自己团队优势的专用的高低值仪器为主,适当购买团队使用率高的通用设备。团队平台都是专管专用,这样管理方便且高效。
北京中医药研究院的细胞分子生物学平台的管理方式属于通管通用,王铁山介绍了该平台具体仪器使用原则:“我们这边的仪器分成4类,第一类是实验室常规设备,经培训后学生自己独立操作使用的,会开放晚上和周末的使用权限,负责人不在的情况下学生也可以用,出现问题由仪器负责人解决,如电泳仪、全波长酶标仪等;第二类仪器是有一定安全风险的设备,只有负责人在时学生可以使用,周末和晚上不开放权限,如高压蒸汽灭菌锅、超速离心机等;第三类是操作难度较高,需要较长时间和经验的仪器设备,这类设备以助研操作为主,负责人操作为辅,基本不让学生使用,如常规流式细胞仪,高内涵显微镜等;第四类仪器设备的价值较高,操作较为复杂,主要平台负责人使用,如流式细胞分选仪,多色流式细胞分析仪等。”
酶标仪等多种检测仪器的基础均为光学检测手段与西药研究过程相反,中药的研究通常先进行小动物实验,之后是切片组织形态、机能研究,再到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王铁山介绍道,“细胞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在中药研发中主要有两个作用,一是从更基础、更清楚的层次阐明药效的物质基础和作用,二是在明确物质基础和作用的前提下,争取获得一类新药,即化药。相对于成分单一稳定的化药,中成药品间控制是个很大的问题。细胞生物学在中药品控过程中作用是验明药效,但由于成本问题,主要用于科研过程中,很难商业化。”
在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工作中,酶标仪、流式细胞仪、显微成像系统等仪器发挥着重要作用,王铁山按照自己的体系阐述了他对这些仪器应用上的理解:
“其实80%以上仪器的基础都是光学检测手段,包括吸光、荧光和化学发光。以酶标仪为例,按照功能分类,酶标仪包括光吸收酶标仪、荧光酶标仪、化学发光酶标仪和多功能酶标仪等多个种类,包括了所有的光学检测手段。检测前,首先要明确所需结果是分子平均值水平的,还是细胞独立水平的。流式细胞仪和酶标仪两者基本原理一样,都是以荧光为背景的,但流式细胞仪是把每一个细胞当成单独的个体来检测,而酶标仪检测结果是孔的平均值,所有以孔为单位检测需要样本平均值的实验,都可用酶标仪来做;分光光度计是光学检测仪器的‘祖先’,酶标仪和分光光度计的原理也相同,但酶标仪可以满足高通量的检测需求易经彩网站。此外,它们还有一个‘近亲’是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所有可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的样本,用酶标仪也都能做,只是酶标仪需要手动加样制样,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是自动完成。”
对于细胞和分子生物学中广泛使用的酶标仪,王铁山也谈到了个人的使用感受。“这些年酶标仪行业的发展很快,有很多新的品牌的诞生,并且在吸光酶标仪这个领域做的很好,但是在多功能酶标仪这个领域,还是几个老品牌独领风骚,比如美谷生物。尤其是在多模块的多功能酶标仪方面,美谷生物基本上是独占鳌头”。
MD SpectraMax ® i3x 多功能酶标仪(点击查看产品详情)
中医药的发展重点在于临床评价体系近年来,国家对中医药的发展给予了更大的投入和支持。虽然不是所谓“科研口”人员,但长期进行中药研究相关的工作,王铁山对于中医的发展有着自己的思考。他认为,“对于中医和中药而言,当务之急不是明确疗效的机制,而是发展完善中医的临床评价体系。目前评价药物有效与否的临床实验的金标准是RCT(临床对照实验)体系,但中医药在这一方面一直做的不好。一方面,有些中药确实比较难用现有的RCT体系完成,另一方面,实践中经常出现懂RCT的不懂中医,懂中医的不懂RCT的“单盲”,所以现在急需懂临床设计又懂中医的复合型人才。比如用于新冠肺炎治疗的‘三方三药’在新冠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缺少RCT实验的证据,其全球推广使用时受到了极大的阻碍。建立符合RCT的中医的临床评价体系,培养中医临床实验人才,才真正有助于中医药的发展和走向世界。”
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中医药的论文评价中。由于成分不明,药效评价难以通过等问题,中药的新药研发过程很难发表高影响因子的SCI论文。王铁山认为:“应该建立适合中医药研究的论文评价体系,像SCI一样严格的、但不完全依赖于西方的评价标准,这点对于中医药更好的发展十分重要。”
后记:王铁山是一位90后科研平台管理人员,对于仪器管理使用和中药研究,有着极大的热情和责任感。谈到所负责的仪器,他可以滔滔不绝,甚至对于细胞生物学的发展、显微成像的发展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知识体系。谈到中医药发展,他也津津乐道,虽然一再谦虚地表示自己的观点不够专业,仍能看出他对于自己所从事的行业始终在积极主动地思考。
受访人简介:王铁山,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现任职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研究院。负责北京中医药大学校级科研平台的细胞分子生物学平台,直接负责流式细胞仪,流式细胞分选仪,高内涵显微镜,SPR分子相互作用分析系统等设备。对流式和显微镜类设备的原理和应用有自己的见解,熟悉二代测序及单细胞测序和空间转录组测序的原理及应用,有着较为丰富的相关实验方案设计的经验。擅长十色以上流式的实验方案设计,包括颜色搭配、组别设置、电压补偿调节和结果分析;擅长高活性无菌流式分选如稳定转染株单细胞克隆筛选和基于96孔板的单细胞测序;擅长高活性多色原代细胞分选如10X和BD单细胞测序的流式前处理;擅长SPR的分析和对相互作用分子的垂钓;擅长超长时程活细胞成像系统的实验及相关方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