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any news
公司新闻

浅议非药品冒充药品的认定与处罚--健康·生活--人民网

文章来源:本站 更新时间:2024-05-31 浏览次数:

  我国现行《药品管理法》第一百条对药品的定义如下: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由此可见,药品的基本特征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二是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三是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凡是符合上述三个特征的物质就是“广义药品”,收录在《中国药典》中的有具体名称、具体标准等的物质,则是“狭义药品”。

  然而,在执法实践中,执法人员经常会遇到非药品冒充“广义药品”的情况,对此,应该如何处理呢?

  对于非药品冒充“狭义药品”易经彩登录入口,即冒充《中国药典》中载明的具体药品品种,通过对照《中国药典》中的具体检验标准进行检验,凭《检验报告》即可判定真伪。

  而对于非药品冒充“广义药品”,即冒充符合“药品”定义三个特征的物质,将其认定为“假药”的程序相对复杂,且争议较大,查处困难。

  结合《药品管理法》第七十七条“对假药、劣药的处罚通知,必须载明药品检验机构的质量检验结果;但是,本法第四十八条第三款第(一)、(二)、(五)、(六)项和第四十九条第三款规定的情形除外”的规定,对假药的处罚,必须附有《检验报告》。而非药品冒充“广义药品”,如果不能确定其冒充的是哪个具体品种的药品,没有对照的检验标准,根本无法获得药品《检验报告》。这就造成执法机关在面对非药品冒充“广义药品”时,难以依法查处。

  根据《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四十二条“非药品不得在其包装、标签、说明书及有关宣传资料上进行含有预防、治疗、诊断人体疾病等有关内容的宣传;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的规定,非药品严禁宣传含有预防、治疗、诊断人体疾病等有关内容,即不得宣传为“广义药品”。但是,对于违反该条规定的行为,《条例》却没有列明具体的处罚条款,故难以依法查处。

  虽然《药品管理法》第六十条第三款有“非药品广告不得有涉及药品的宣传”的规定,但对于非药品涉及“广义药品”的广告宣传行为,同样没有明确的罚则。

  梳理发现,在我国现行药品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中,对此类违法行为只有禁止性规定,而缺乏明确具体的处罚条款,这也是造成此类违法行为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现行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情况下,如何对这种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呢?笔者建议:

  一是依法认定为“假药”予以查处。根据《药品管理法》第四十八条第二款第(二)项“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者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的”为假药的规定,非药品不论是冒充“狭义药品”,还是冒充“广义药品”,都能将其认定为假药。根据《刑法修正案(八)》的修正,《刑法》将生产、销售假药者由原来的危险犯改为行为犯,即只要认定有生产、销售假药的行为,无论生产、销售假药数量多少、金额大小,均一律移交公安机关进行查处。但需要进一步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简化将非药品冒充“广义药品”认定为“假药”的程序,取消“必须载明药品检验机构的质量检验结果”的限制性规定,严惩生产、销售此类“假药”的违法犯罪行为。

  二是依据《广告法》严查重惩。根据我国《广告法》第十七条的规定,非药品严禁使用“医疗用语”和“与药品相混淆的用语”,违反者如果符合《广告法》第五十八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的情形,将依据《广告法》第五十八条第一款的规定予以严厉处罚,以此遏制和打击非药品冒充“广义药品”的违法行为。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联系我们ENGLISH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06001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00025

Baidu
sogou